大秀场

晒一晒 图片秀
查看: 925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传统武术有多能打系列:骨相清奇的弟子和白发苍苍的BOSS

[复制链接]

934

主题

1481

帖子

0

积分

创世尊者

Rank: 90Rank: 90Rank: 90Rank: 90Rank: 90Rank: 90Rank: 90Rank: 90Rank: 90Rank: 90

UID
1
精华
2
武力
2137300907
武力值
1476
银币
55086
在线时间
4661 小时
注册时间
2014-11-23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1-11 15:57:5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在本系列文章展开之前,首先申明:源于渔猎农耕社会的、旨在强身健体和培养、提高生存技能的运动项目,进入比赛输赢的阶段就成了表演,跟人类的生存与健康无关了,虽然极少数人还靠这类表演谋生。
从“太极大师”陈小旺摁住大力士,到“太极大妈”闫芳隔空扔徒弟,再到“咏春高手”杨成章被散打运动员踢断肋骨,“传统武术的实战能力究竟如何、到底是花架子还是真能打”这个话题在中国的土地上似乎一直都是热议不绝的。参与话题的各方都能够举出一些“实例”,分别证明传统武术是格斗技的宝库或者充满骗子的垃圾场。
其实,比武打擂的方式并非比较传统武术与现代搏击实战能力的最佳办法。因为不可能有任何比赛能把天下所有的传统武术门派都比一遍,何况还有很多门派及其大师会以各种理由“不屑”迎战。退一步说,就算真的让所有的流派交战完毕了,那么是否每个流派派出的都是其绝顶高手呢(比如那个杨师傅就不能算咏春里的顶尖高手)?如果某个散打运动员也练过传统武术,那么究竟是谁赢了?

闫芳表演“推飞”徒弟


在我看来,试图比较传统流派和现代搏击,就是把现代格斗也看作一个武术流派了。其实,自综合格斗训练体系出现之后,现代格斗就不再是为任何武术流派撑门面的运动,而是按照一定规则进行擂台格斗,并通过不断实践、验证而形成的格斗训练模式和体育比赛项目的总称。教练员和研究人员对影响到比赛输赢的各类因素进行分析总结,有针对性地制定和实施训练计划,让经过严格训练的运动员通过大量比赛来验证,继而在原有的基础上对训练方式加以改进,以增加后续比赛的赢面。由于规则、考虑因素和对象不同,训练的方法存在着差异。
实战格斗所需要考虑的因素可以大致归纳为十个方面:身体条件、力量、反应、速度、耐力、柔韧性、抗击打能力、破坏力、技巧和经验。这些因素在任何人身上都是客观存在的。不论这个人是否练过武,练的是什么,只要发生格斗(比赛或打架),这些因素都会起作用。所以,想要了解传统武术的实战能力,我们不妨看看现代格斗和传统武术在这些方面都是如何考虑、如何开展训练的。
在这个系列里,我会对这十个方面逐个分析,大家一起探讨。这一篇,我们先讨论一下传统武术练家子和现代格斗运动员对身体条件的要求有什么不一样。
所谓身体条件主要指一个人的“先天”特征,比如身高、体重、臂展长度、长、心肺健康程度等。另外,由于年龄的增长会造成身体条件的变化,对于实战能力产生很大影响,所以也在格斗训练的考虑范围内。绝大多数成年人的身高、四肢长度等是不会改变的,主要的变化就是体重和年龄。
一、体重对格斗的影响
从理论上说,其他条件相同的运动员,体重越大,往往意味着肌肉越多,其力量和抗击打能力也就越强,在比赛场上就更具有优势。因此,大多数格斗比赛都会按照体重划分级别,以平衡运动员的先天差异,将竞技侧重点放在运动员的技战术上,从而使比赛更加激烈,更具观赏性。这就意味着,同一个选手参加较低级别的比赛会具备更大的优势。所以,很多运动员会像健美运动员一样进行赛前减脂,甚至还会进行健美运动员一般不会做的减重(主要是减少身体水分)。尽管身体脱水对健康有害无益;而长期控制体重或赛前减重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弱实战能力(除非选手身体脂肪很多)。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并非所有的格斗训练都是为了增加实战能力的;既然是比赛,当然成绩最重要。正因为体重因素,那些不以体重划分级别的无差别格斗比赛更加体现实力,也更吸引眼球;无差别比赛的冠军也比分级别比赛的冠军具有更高的含金量。1993年,在UFC赛场上,罗伊斯·格雷西赢得冠军引起巨大轰动,其原因不仅是他展现了令人耳目一新的柔术技能,更在于他比其他选手小得多的体重。

罗伊斯·格雷西


在传统武术中,体型体重并不那么重要。虽然也有类似少林寺“宁练筋长一寸,不练肉厚三分”的说法(筋、肉分别指肌肉、脂肪),但是并没有太多的门派把身体条件放在首位,甚至反对肌肉锻炼。有些门派甚至倾向于个头偏小、身体精瘦的弟子,把这叫做“骨相清奇”。可能是这样的弟子更容易掌握飞踢、回旋踢等好看的高难度跳跃动作(可以参考全运会传统武术比赛视频中运动员的体型);也可能由于这些门派的武功属于某些特殊的、飞檐走壁的“发家致富”手段。有些大腹便便的练家子说自己的大肚腩是“真气不断吸入”的结果,格斗运动员只会把这当笑话听。
传统武术对于营养的看法也存在很多问题。比如有的武术家笃信“能吃才能打”,把自己吃成个胖子(比如相扑就是以体积和重量增加正面对抗能力);也有些师父将饿饭作为惩罚手段来迫使弟子勤练武功,令锻炼效果大打折扣。此外还有辟谷的、茹素的、吃各类中草药的,就不一一举例了。总之,在传统武术门派的饮食中我几乎见不到通过科学办法改善身体条件的例证,虽然那些老师傅往往声称他们的饮食方式具有某种神秘特殊的功效。当然,我们也不能说现代格斗运动员的营养摄入就是完全科学的。运动员毕竟不是科学家,他们当中有笃信各类营养补剂的,有使用违禁药物进行训练、比赛或赛前减重的,还有一些服用各类功能可疑的草药的。电视上有时还会出现散打运动员背上有拔火罐留下的淤青,这不禁让我想到国内很多笃信中药的西医。
二、年龄对格斗的影响
同其他运动一样,现代格斗选手的黄金时期正是年青、精力旺盛的时候。运动员出成绩的年龄大多集中在20~35岁。虽然随着年纪变大,运动员的经验会不断丰富,但是他们的身体也会逐渐衰弱。总有一天,上了年纪的运动员再也不能承受高负荷的训练和激烈的比赛,从赛场上退役。当然,也有少数运动员通过正确的饮食和训练,40多岁还保持着较好的竞技状态,比如我们熟悉的,曾在电影《精武英雄》中饰演大反派的演员周比利,是运动员出身,在44岁高龄还能参加专业比赛。但这已经不是他们的巅峰时期了。

世界自由搏击轻中量级冠军,电影演员周比利


在传统武术里,年龄的问题就显得有些奇葩。比起现代格斗运动员的黄金年龄,传统武术的年龄跨度极大。首先,几乎所有的传统武术都讲究“童子功”,似乎练武的年龄越早越好;认为幼时练武(包括不泄“元阳”)会有某种特殊的功效,甚至声称如不是从幼小时练武就不会有效果。事实上,没有什么证据能够证明从小学习格斗术会比青年阶段开始学习有更好的效果,很多UFC的格斗冠军都是进入青年阶段才开始训练。相反,由于幼童的身体没有发育完全,根本无法开展很多力量训练和对抗训练,大部分传统武术门派就只好把幼童较为容易开展的柔韧性训练作为“童子功”的主要内容。且不说过度的柔韧训练会给身体带来各式各样的危害(此话题会在后面专门讨论),即使把关节活动范围练得很大也不能提高实战能力。有很多从小开始练习童子功的武师,其实战能力并不比别人更加突出。

白发苍苍的传统武术大师


说完了幼年说老年。不知是为了维护门派的威望,还是为了鼓励过了中年的武师继续努力,中国的传统练家子总愿意相信:武者就像中医师,越老越厉害。武侠小说中那种年过百岁、白发苍苍的老人练成大BOSS的神话传说,也经常被各门派弟子代代传颂。“拳怕少壮”这么一句古话本来是说年轻比年老更身强力壮,但往往被理解为从小练拳比半路出家好,而且老了会更牛,似乎传统武术的修炼能够让人永不衰老。当然,我们必须承认,太极拳等一些传统武术作为健身运动,对中老年人的身体健康是有一定的好处的;但是指望通过这些练成张三丰、扫地僧,恐怕只能是个的“中国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

Copyright © 2001-2012 | 武功秘籍网  版权所有 ( 浙ICP备15016833号-2 ) | GMT+8, 2025-1-9 06: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