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秀场

晒一晒 图片秀
查看: 1057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华传统功夫,缘何不堪一击?江淮千年功夫史给出了答案

[复制链接]

934

主题

1481

帖子

0

积分

创世尊者

Rank: 90Rank: 90Rank: 90Rank: 90Rank: 90Rank: 90Rank: 90Rank: 90Rank: 90Rank: 90

UID
1
精华
2
武力
2137300907
武力值
1476
银币
55086
在线时间
4661 小时
注册时间
2014-11-23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3-17 11:30:4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随着马保国大师的落败,中华传统功夫再次被推上风口浪尖。在一片质疑声中,人们口诛笔伐,对传统功夫进行了最无情地揭露和批判。太极咏春等传统功夫的接连落败,人们不禁要问:中华功夫真是弱得不行?中华功夫是从何时衰败的?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以江淮地区为例,论述下千年来传统功夫的演变过程,进而为这一问题找到答案。

华佗


战国至东汉:庄子逍遥游,华佗五禽戏
两淮地区自古是任侠好勇之地,也是中华传统的功夫之乡,功夫历史长达千余年。古代人认为,武功特指武力征讨和作战的功绩,属于战争性质的武力事件。在论述格斗技巧时,我们用功夫来代称更为合适。
两淮地区最早提出功夫理念的人,应该是庄子。庄子的风格与老子接近,但庄子更关注现实一些,庄子的逍遥游、天人思想成为后世豪侠任侠的滥觞,庄子提倡人与世界外物是一致的,人要从外物身上学习智慧。东汉时期,亳州人华佗根据庄子这一思想创立了五禽戏,五禽戏就是仿照动物的各种形态编写的强身健体操,五禽戏就是最初的功夫形态。
两汉时期,江淮地区尚武之风大炽,《汉书·淮南子刘安传》记载:淮南王刘安的儿子喜欢剑术,并且认为自己天下无敌。在得知一个姓雷的郎中剑法高超时,多次向郎中请教。郎中没有办法,一招就将刘安之子刺伤。从这段记载可以看出,当时学习剑术已经成为一种社会常态。

五禽戏


三国时期:曹家三父子,皆是武功高手
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北方一代雄主曹操,其三父子都擅长武术。曹操年轻时就骑马打仗,最擅长使用的兵器的铁戟。曹操的铁戟与典韦使用的类似,据《魏志·武帝纪》记载:“操私中常侍张让宅,图刺张让,发觉被捕,乃舞手戟于庭,踰垣而出,才武绝人,莫之能害”在这段记载中,我们可以看到,曹操去刺杀张让,结果被人发觉围捕,曹操舞动手戟跳出墙外而走。

曹操


这一段后来被罗贯中借用,写成了曹操刺杀董卓的桥段,实际上曹操一人挥舞铁戟杀出张让宅邸,其功夫肯定不低,不然绝对不能全身而退。所以史书评价他“才武绝人,莫之能害”。曹操还擅长使用马槊这种兵器,马槊是当时骑马打仗的标配,类似长矛铁枪。曹操曾在赤壁横槊赋诗,写下了《短歌行》。
曹操还擅长刀法,史书《魏志·武帝纪》记载,曹操曾经命令能工巧匠打造百辟宝刀数把,分给儿子们练习使用。为此,曹操写了《百辟刀令》这篇文章来记录此时。曹操最得意的儿子曹植也写了《宝刀赋》记录了兄弟几个跟着曹操练习刀法的事情。从曹植几兄弟的情况来看,练习刀法曹植可能不如其他几个哥哥,因为曹植体弱。

曹操


这一点从魏文帝曹丕对自己功夫的评价可以看出来,记载曹丕言论的古籍《典论》记载:“余(曹丕)幼学击剑,阅师多矣。素问展善有手臂、晓武兵,又称能其空手夺白刃。余与论剑良久,谓言将军法非也。时酒酣耳热,方食芋蔗,便以为仗,下殿数交,三中其臂,左右大笑。”
这段记载也很有意思,魏文帝曹丕与一个将军比试,将军吹嘘自己能空手夺白刃。魏文帝曹丕说自己从小学习剑法,功夫不弱于将军。二人于是用甘蔗当剑,在大殿里比武,结果曹丕三次用甘蔗击中将军。暂且不论是不是将军让着曹丕,从这段描述可以看出,曹丕也学习过剑术,而且还有一定的造诣。

双戟


三国之后:大混战让习武风气繁盛,高手辈出
三国之后,江淮地区战乱频仍,人们为求自保习武练兵成为一种常态和习惯。尤其是唐末江淮大混战,黄巢起义军与扬州节度使在两淮地区鏖战,烽火狼烟练就了无数英雄好汉。两宋时期,抗金战争中,岳家军大破铁浮屠也是在两淮地区进行。
元朝末年,郭子兴、朱元璋等人先后在江淮起兵抗元,与蒙古骑兵在江淮大地反复厮杀,朱元璋手下大将徐达、常遇春、汤和等人无不是崛起于江淮之地,追击蒙元朝廷到漠北为止。朱元璋推翻元朝统治,建立大明江山,江淮勋爵立下汗马功劳。而作为统帅的朱元璋,也是从小习武出生,能征善战。

常遇春


明朝中期,江淮之地经过千年积淀,出现了一位武学宗师——程宗猷。程宗猷的贡献有两个,一是改良了自唐宋以来的弓弩性能,为了改良弓箭,他进行大规模搜集行动,搜集了百姓家中珍藏的唐、宋、元时期的弓弩,改造后的弓弩杀伤力强、射程远,也保存了古代弓弩战术的经典思想。
程宗猷还是一位刀法大师,程宗猷结合日本倭刀与中国刀的优势,写出了一本实战刀谱——《耕余剩技·单刀法选》,这本《单刀法选》深受广大民众喜欢,他的出发点就是给耕种之余的人们学习使用的刀法,这部刀法简单实用,专门用来对付贼寇入侵和倭寇袭扰很有效用,几乎成为了每家每户的必学功夫。

《单刀法图书》


清朝乾隆至近代:高手辈出,斧头帮扬名
清朝乾隆年间,两淮之地的尚武风气又达到一个高潮。乾隆年间宿州出了一个高手叫张兴德,张兴德的事迹记载在当地县志之中。此人最擅长双刀,江湖人称“张双刀”。张兴德曾经用两把刀砍翻20几个贼寇,一口气连夺三寨土匪窝,并且杀掉土匪后,又顺便解决掉了天马山的野狼,一仗消灭了匪患和狼患,其战斗力惊人。当时两淮之地的人都以拜张兴德为师为荣,张兴德最后因为功夫过人被朝廷授以海州参将一职。

单刀法


史籍《清稗类钞·技勇类》记载:“砀山人江某,自幼练习少林法,膂力过人,能够身背巨石,行走如飞。曾经一拳打断三根牛骨,打碎狼的头。”这个砀山人江某,也是历史资料记载的一代高手,能身背巨石,行走如飞,还能一拳打断三根牛骨头,打碎狼的头。可见此人以拳脚见长,练习的可能是硬气功和铁掌功这种功夫。
同光时期,太平天国运动兴起,宿州、亳州等地的捻军迅速崛起,首领张乐行、李昭寿等人都是自幼习武的猛汉,他们在与清军的作战之中,显示出了很强的战斗力。同一时期崛起的淮军,也是李鸿章以合肥周边擅长习武的人为主,逐渐发展起来。

单刀


1911年,民国之后,江淮之地尚武之风依旧。最著名的人物就是斧头帮帮主王亚樵,王亚樵是合肥人,身上有几千年来江淮之地积淀的好勇、任侠之气,时人评价其有古烈之风。王亚樵在上海创建斧头帮,曾暗杀日军上海派遣军司令白川义则大将等人,被誉为民国第一刺客。
1929年,安徽各地设立国术馆大力推行武术教学,弘扬武术国粹。武术教学开始从江湖豪侠渐渐变成普及性教育。

国术馆


解放之后:武校林立,套路与比赛取代传统
解放之后,全国各地各种武校兴盛起来,各种拳术因为前几代练习者的逝去,渐渐消失,尤其是那种需要亲身实战指导的武术。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以套路、散打为主要特征的武术比赛成为主流,传统的兵马战阵和破敌杀敌的实战功夫,逐渐被各种花招、套路和动作取代,比赛以花招是否好看、动作是否流畅作为评分规则,而杀伤力、持久力的规则被渐渐淘汰。
在以比赛为中心,以获奖为指导的环境下,武术大师倡导点到为止,倡导以和为贵,撕不下脸皮来的全力格斗,成为了各派掌门人心照不宣的实情。由此,宗师的头衔越来越多,而实战的却越来越少。时至今日,功夫生存的土壤早已失去,因此功夫的实战性历经千年洗礼,成为了殿堂之上的小品,成为了娱乐节目必要的点缀。

太极拳


由此可见,这便是江淮千年功夫失落之谜,也是中华功夫不堪一击的原因所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

Copyright © 2001-2012 | 武功秘籍网  版权所有 ( 浙ICP备15016833号-2 ) | GMT+8, 2024-12-23 02:59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