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武术练什么,是所有痴迷于传统武术的人苦苦探求的一个问题。 我探求的结果是:功、劲、技(着)、意(神),道。 功就犹如建大厦之筑基,商人经营之本钱,原子弹之运载工具——潜艇火箭、轰炸机。功须千锤百炼而成就,汗水与血水结晶,日积月累方有果。 真功极其简单朴素,非有缘不传,看古拳谱、古拳论到紧要处“须口传身授”说的便是。 花三五甚而十年八年才能练出来的功未必就是真功。 练拳先明理,拳理既明,功效立显。 当今社会更应讲练功的效率,更要讲练功的有效性。方法不当,十年八年也是枉然。方法得当,天天有体验有应验,日日有收获。 方法必是可以实际检验的。每天有效练功1小时,三年可小成。每天有效练功6小时,三个月也可小成。 练功的有效性古今亦然。可拿古代上战场的新兵做比,练几个月的时间,却能杀出无数战力非凡的将军。痴迷于十年不出门,完全是误人子弟的说法练法。高级的东西都很朴素简单,正因为此,真功难见,明师轻易不会外传,“道不轻传”说得即是。因得之不易,两三句即能传完,为什么要传给你? 所以有谚“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苦练十年,不如明师一点;宁传千套拳,不传一套功” 功到底是什么? 形意之三体式五行拳、八卦之转掌、 太极之抖杆,通臂、披挂中的基本功,网上披露的“面壁蹲墙功”,博文中提到过的《中国 功夫跤》中之基本功,都是传统武术练功入门的捷径,坚持既久,神效立显。 劲,“教拳不教功,讲着不讲劲”中的劲即是。 劲的表现形式即打击力、破坏力、杀伤力、威胁力。 劲即如商人之可支配之资金,(成一单生意不在你注册资本多少,搏人功力再大,不会发劲也枉然),劲又如原子弹之当量。 形意之“沉实猛烈”、“起钻落翻”、“扁钻强弩”;八卦之“拧裹钻翻”、“大蟒钢鞭”、“灵活巧变”;太极之“由着熟而懂劲”、“松活弹抖”“冷弹脆快硬”说的都是劲。 劲分鞭劲、整劲、萃劲或寸劲(分、毫劲),先练鞭劲如钢丝鞭,肩松能出鞭劲(网上有一篇《为什么先练鞭劲》?说的很好),先出鞭劲后才有整劲,松柔沉实合出整劲。整劲加速度即为寸劲(越短越好至不露形之毫劲方妙)。 加一段以前在论坛上回复别人的话:练武唯有先松肩活臂才能出鞭劲,出鞭劲才算真正步入武学殿堂,然后才会发整劲、脆劲、爆发劲。通臂拳基本功是练鞭劲的好方法,即便能松肩活臂,能发出来也有诀窍的。所谓“武艺虽真窍不真,空费心思枉费神”,故没人会轻易将诀窍告人,真诀窍就是技术,很简单,但非亲授很难掌握 松沉,刚柔,发劲、历来是传统武术核心问题。有幸接触过太极、形意、八卦,个人感觉,松柔后而达劲整,柔极而生刚,刚柔瞬间转化而劲发。再有就是练力与否的问题,我的观点:先有千斤力,后有四两巧,无有千斤力谈牵动四两拨千斤永远是传说。即便是四两拨千斤,局部上、接触点上也是大力打小力(有效作用力肯定是大力胜小力),小力胜大力不合科学,即如毛伟人说的集中优势兵力、捏拳头打指头的关系。 前辈大师们都很注重力量或恰当点说叫功法、劲法的训练,如太极之抖杆,形意之扎枪,有记载的程廷华前辈练撞掌一式,筐装三百斤沙而撞之,据说郭云深所用砂袋也极重,听闻孙存周让人深蹲五百个加长跑(窃以为能深蹲五百三体式都不用站了),前人之练功的石锁、石担、沙包,分量都不轻,今人有谁还练呢,单单练拳,练轻,单靠感觉加意念,我认为想练出松沉劲、整劲是空想,是不切实际的,其实好多人仍在迷失中啊。 技(招)即方法,谚“千招会不如一招熟”中的招即是。所有拳法的套路都含技法,千变万化难以穷尽。无功、无劲所有的着法都是花法,皆中看不中用。有功发不出劲亦是看着吓人,着人亦无半点实效,发不出劲的功,行之越久贻害越深,我辈不得不查。 所谓“拳法得精在熟不在多,机关一熟用不完”说的极是,须深悟详参。 意即神,“练拳何以得窍?在会意用力”中的意,形意的意(内三合),太极中由“懂劲而阶即神明”中的神即是。 神意皆摸不着但可看到,又最难说。拳境未至神意非我所能解,姑妄言之。 神意精气神,清静定中求,神内敛威外露,外圆内方柔中刚,太极之无极,意如“平地立杆将立定未立定”,形意之“拳无拳意无意”,境如清风明月,感如杨柳拂面沐春风,可意会难言传! 道非我敢妄言,拳以入道是也。 统而言之,神为司,功为基,着为形,劲为用,道为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