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传统武术和现代搏击 [打印本页]
作者: 管理员 时间: 2021-2-28 13:47
标题: 传统武术和现代搏击
我出生在有“武术之乡”之称的民风彪悍之地,自幼跟着叔伯们习练民间武术,到青年时代开始练习散打,后来转练泰拳,以自由搏击的规则征战过几年商业比赛的擂台。因伤退役开始练习站桩,大概三年多时间,伤病痊愈,由于天生爱运动,不知不觉地深入到了传统武术的功法、技法等训练领域。本文仅仅是结合自己的切身感受,粗略地聊聊传统武术和现代搏击之间的异同,不足之处,请在这两大领域有所建树的有识之士批评指正。
一、历史渊源
中国传统武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天人相应”思想的指导下,传统武术在依托以桩功为功力训练核心的基础上,通过攻防动作之间相生相克的转换,来体现“以武入道”的修炼目标,从而达到“以武育人”的目的。在传统武术的发展历程中,有个重大的历史转折点需要提出,即武术由冷兵器时代军旅武术的“唯技击论”到因热兵器出现后武术由战场转为民间的“去技击论”的转变,这也是当今对传统武术“能不能打”争论的源点所在。在冷兵器时代,那时没有散打,也可能不知道有泰拳和柔术,但每个朝代的更迭都是打下来的;自武术退出战场散落民间之后,武术的价值由“唯技击”过渡到了“去技击”,进而延伸出了养生、健身、怡情等范畴的价值体现。
在国内以散打为代表的现代竞技搏击虽然只有几十年的发展历程,但在国家层面的高度重视下,历经几代人的开放心态和不懈努力,在国际赛场上已经有了一席之地。虽然和荷兰、泰国等搏击强国相比,整体水平还存在不少差距,但这份差距在比赛交流中以不断取长补短正逐渐缩小。
虽然散打运动和传统武术在历史渊源上无法相比,但散打人所具备的开放、包容、进取等优点值得传统武术人借鉴和学习。
二、价值体现
武术的核心价值是技击,这是任何人都无法回避的客观事实。就技击而言,不同的时代其体现方式自然会有差异。由于历史原因,在传统武术圈里,大多还流传着古人在街头巷尾实战的传奇事迹,我们姑且相信所有传奇都是真的,但社会永远会朝着更加文明的方向发展。当今的社会文明规范和法律约束,已不允许武术以“街斗”的形式去展现价值。擂台,是当今社会技击最佳的“用武之地”,这就要求传统武术人不管是在观念上,还是在具体的练习方式上都应该做出相应的改变,才能更好适应当下人们的需求。毕竟,没有哪位父母送孩子练武是为了“打赢进警局,打输进医院。”
现在搏击在这方面顺应了历史潮流,也正因为如此,才得到了蓬勃的发展,并且,通过擂台的洗礼,可使每位搏击运动员更加能遵守规则,在相对更加公平、公正、公开的赛场上,能更加豁达,更加能看淡输赢得失,更能清楚人体的自然规律,即“老头越糟,功法越高”的状态,只是一个害人不浅的谎言而已。
但在终身价值方面,现代搏击则不如传统武术。搏击运动员退役离开训练场之后,除非继续从事教练、裁判等工作,很少有人再保持持续的练习,当然这里面有搏击运动所需要的强度要求因素。而传统武术往往是一旦入境,就会伴随终身,且会越练越酣,越练越有趣味。在这点上,值得搏击运动员思考和借鉴,同时,传统武术的理性发展也需要有实际擂台比赛经验的人士参与。
三、训练体系
这是传统武术和现代搏击最核心的差异所在。总所周知,站桩是传统武术功力训练的核心内容,但纵观有些站桩习练的方式,往往都是停留在对“形”的模仿上或对“意”的执着上,缺少了相应的功法训练支撑。相比现代搏击,传统武术更加注重丹田和筋膜的训练,以获得“内外三合”的整劲发放,以我本人的实际体悟证明:有了丹田的惊炸力,和周身筋膜的崩弹力,拳、肘、腿、膝的穿透力确实长进不少。值得一提的是,虽然传统武术强调气和劲的练习,但同样不能忽视肌肉的弹性训练,如此方能更完整调动机体的所有功能。而且,通过站桩“内外一体”的功法练习,对身体释放伤病,特别是对修复旧伤和治疗慢性疾病有惊喜的效果。
在训练体系方面,传统武术和现代搏击最大的差异是在对抗训练上,而对抗训练是提升实战能力的核心练习项目。只有经历由单动作到组合动作的攻防;由条件实战,半条件实战到开放实战的循序练习,不断从实战中发现不足,再回归日常训练加以有针对性的训练,才能培养出技击所需的功力要求,反应能力,心理素质等综合实力,从而不再让传统武术技击仅仅停留在“一招制敌”,“踢裆插眼”的层面。
总之,现代搏击人应该理解并尊重传统武术人的对“武”的那份难舍和对“侠”的那份情怀;传统武术人应该学习并借鉴现代搏击人没有门户之见的那份开放、包容的心态,和敢于在同一规则下竞技的强者风范。
欢迎光临 (http://wugongmiji.cn/)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