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吴教练谈现代武术 [打印本页]

作者: 管理员    时间: 2020-9-25 14:47
标题: 吴教练谈现代武术
十年前,经好友、功夫明星徐向东引见,我对当代武术大家吴彬先生做了一次长达三个多小时的访谈。说是访谈,我只是怀着崇敬的心情登门拜访,更多的还是听吴彬先生畅所欲言,侃侃而谈。


吴彬先生与徐向东先生

东哥(徐向东)不改当运动员时的习惯,从来称吴彬先生为“吴教练”。东哥和我都是河北人,讲话也有老北京人语速一快就吞字的毛病,叫“吴教练”,在旁人听来就是“吴练”。我觉得这蛮有趣也挺带劲,不管自己够不够资格,也跟着这样称呼。
由于不久前刚刚听过吴教练在首都体育大学对研究生的讲座,对他讲述的新中国武术发展历史很感兴趣,我想借此机会更加详细地了解,所以一开始就从这方面加以询问。吴教练由此开头,打开话匣子后就信马由缰地延展开来。


访谈一开始是在他家里,后来又移至楼下饭店,边吃边聊,环境气氛都很随意,更适于他老人家想到哪儿说哪儿。这让我从中获取了大量珍贵信息,有些是在所谓正规场合不可能得到的。
尽管无拘无束,但吴教练的讲述还是很有条理、讲究逻辑的,在对进程的介绍中总结评论,在对人和事件的描述中夹叙夹议,不乏独特观点与高屋建瓴。这无疑与他早年受过良好教育,在基层从事教练工作并取得巨大成绩后,又走上国家与北京市武术管理领导岗位的不凡经历密切相关。


笔者(后)与吴彬先生及其得意弟子梁长兴于2019年5月初会面合影

我当时录了音,事后做了文字整理。没有写成文章发表,是因为访谈尚未结束,要等吴教练从美国探亲归来后才有下半段。谁知由于种种原因,一直再未接续。一晃十年过去,新闻已成旧忆,但吴教练的讲话却愈发凸显意义,我觉得继续尘封实在可惜,索性发出来以飨同好。
下面正文中的几个小题目,是我在领会吴教练的讲话精神中提炼出来的,不一定准确,在这里主要起分段的作用。文字内容几乎是全盘直录,不敢擅加修饰。建议您先在网上找几段媒体访问吴教练的视频瞧瞧,对他的语气语调讲话风格有所熟悉之后,再开始阅读,那样更便于理解本文涵义,并感受他老人家的幽默风趣。




l 现代武术是体育运动
解放以后,武术被确定为是一种体育项目。体育本身重要的内容是竞技,所有体育项目都离不开竞技。竞技的目的主要在于刺激、推动这项运动的开展。所以武术也不例外。
所谓现代武术就是竞技武术。
你记住,只要是比赛的都是竞技,别理解的那么死板!
譬如国家全运会、世界比赛中的田径是竞技,那么中小学、工厂里工会组织比赛,算不算竞技?只要是比赛,别管是什么内容,都算是竞技。
只不过不同的比赛,有不同的内容、规则和层次。
国家有规定、自选套路,有一整套比赛内容和规则,也就是比较正规的那种,譬如长拳、南拳、太极拳,以及与之有关的器械,包括对练、集体项目比赛等。
不同的省市,也有这些内容的比赛,只是比赛的人就不是全国性的了。地方省市体育管理部门是出于选拔、推动的目的,我看主要是选拔人才,为了选拔出最优秀的人才去参加更高层次的比赛。
各省市的比赛,譬如青少年、中学生比赛,以及更低层次的,比赛的内容、规格、技术层次会有所降低。
现在归纳于传统武术的那些,根据实际情况不同,北京就有太极拳、传统武术比赛等,各省市都有这类比赛。有人认为这些比赛不够全面,这与规则、内容有关,也就是怎么比,比什么?
我们的传统武术套路多不多?八十年代挖整出的129种,远远不止这些!最近我去重庆、四川看到的许多拳种,我从前都没有见过,说明还有很多拳。我们不说那么多,就说长拳、南拳、太极拳,放在一起怎么比?怎么评比技术的水平?
过去南京国术馆的武术也比赛,但没有咱们搞得细。


我们接着前面说,不同类型的拳种能在一块比吗?
一个类型的也不一样,也不能放在一起比。就说太极拳,杨孙吴陈,此外还有许多。我现在学李式,更不一样。六十年代我就学吴氏,是架子,跟上海的那一支。
就说杨式太极拳一个种类,这里(指在座的张老师)是崔老爷子的,四川是李雅轩的,上海市是傅仲文的,也不一样。
还有南拳,先说地区,浙江、广东、广西、福建,还有中间的贵州、江西,南方的那一带,都有风格不同的南拳。比较有名的是咏春,叶问的那个;洪拳,黄飞鸿的;福建的五祖、白鹤等等。
就说咏春,现在都说叶问,他在的时候,师兄弟有三个有名的人,一个姓沙、一个叫姚杰,叶问是比较文的咏春,不是那种特别实战的,他们放在一起怎么比?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把武术作为体育的一部分,有了竞技的规则办法,但制定的时候难度很大,怎么冲破一些保守的东西限制?很不容易。


最重要的一个是搞了24式太极拳,别看简单,但它突破了当时的那种局面。老百姓不管那些,练太极就是锻炼身体,全民健身,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谁也不敢反对。武术老人儿们看大家都练,观念也就跟着有所改变。
不局限于24式太极拳如何,它也有许多地方应该完善提高,但它的作用在于解放了思想,有利于全民健身。而且那个年代经济条件很差,体育设施什么的都不够,都去踢足球,都去打篮球,没有那个条件。而武术老百姓喜闻乐见,有块地方就能练,拳打卧牛之地。
我们过来人都了解,武术中有有门派的和没门派的。门派有好的地方,可以传承,但怎么赛又是一回事。没有门派,便于搞全民健身,群众没有那么多事,就是健身,感觉好了,就去练。




l 要历史地看待武术发展过程中的问题

批判维技击论在1958年之前,在24式太极拳之前。
解放以后,国家对武术主要的要求就是健身,不谈武术的用法,这与国家当时的国策有关。当时的武术教科书中说,武术来自于民间,具有悠久的历史,是在生产斗争和阶级斗争中发展起来。生产斗争实际上就是生存斗争。
过去那个年代,任何朝代的更替都是靠武力夺权实现。因此,在战争结束之后,武术作为怎样的面目出现?决策的上级肯定会有所考虑。为什么不放在文化部门,而放在体育部门?其实也可以像杂技一样放到文化部门去。
1953年民族体育大会,是体育形式的大会,武术当时是表演,不是过去那样有打擂台什么的,其中肯定考虑到安全问题。武术不像摔跤,真要打的话很难说。这是从体育的角度考虑,就搞健身。
还有一个问题是阶级斗争,现在电视剧里都有表现,国民党遗留下许多潜伏特务,那个时候中统军统中有很多都是搞武术的,不能不考虑这个问题。我的一些同事中就有在旧社会担任军警的。文化大革命中经过调查,这些人都没有什么大事或血债什么的,但在政府管理中还是挂着号的。
在这种情况下,解放后的武术刚刚进入体育之后,绝对不可能去考虑提倡技击这个问题,而只发展健身的功能。


吴彬带领下的北京武术队也曾进行过散打搏击训练

有人说,武术就是打。那个时代不可能这样提倡,而且到现在也是。虽然我们有散打运动,那也是体育项目,属于竞技,在赛场上还是要以保护运动员为主,所以为什么戴拳套?
很多人说不能戴拳套,(我们认为)你在民间、基层可以尝试可以搞,现在改革开放很多了,但目的仍然应以健康、健身为主。
当初我在武协技术部,关于将散打作为正式比赛项目,是在我领导下给上级写的报告。
我找到徐(才)主任说,散打开展这么多年了,试点快十年了,还没有成为正式比赛项目,这不合适吧?
散打界的呼声也很高,不能总没有着落。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请了很多人,从历史上阐述散打运动是怎么回事,到现在又怎么回事,论证散打是可以安全的、不出问题的,就这样把报告写出来打了上去。
不管怎么样,经过十年的基本训练,运动员抗打能力都有了。以往担心的无非就是挨不了揍,把人打坏了。现在具备了抗打能力,身体素质都没有大问题。我们将腿、拳、摔的技术以及身体各个部位在打过以后会是怎样的情况,都写得很清楚。
李梦华(时任国家体委主要领导)后来批了,题了四个字:“积极审妥”,要求积极稳妥地开展散打运动。
这应该是八八年或八九年的事。
1988年,我们在深圳的“中国武术节”上组织了正式的散打比赛。



l 要以科学的态度与方法开展武术工作

武术在一运会上是正式的比赛项目,第二届全运会上是表演项目,这两届都在北京。
第二届时我已经是体校的教练了。当时,我们刘校长身体不太好,所以我临时代理了北京市武协秘书长。
1965年,正好是军界“大比武”,郭兴福教学法。贺龙元帅说,你们武术是练为战,还是练为看?你看,解放初期是那种观点,现在又回头关注武术怎么战了!
那时,毛主席提出“备战备荒为人民”,针对的主要是来自北方的威胁。于是,武术表演、比赛的时候,就没有刀枪剑棍了,换成了菜刀、船桨、扁担、步枪一类,锅盖菜刀对步枪,都是这些东西。


二运会时我管场地。当时在北海体育场比赛。我就对国家体委讲,别的项目都有自己的场地,武术在篮球场的土地上,没地毯不行。运动司的领导不同意,说过去武术在农村里都那样。我就不干,说:武术是体育运动!
最后地毯要来了,好不容易!大家最起码摔不坏。
在北海体育场灯光球场,全国各地的人都来了,菜刀锅盖全上来了,很好看,但不是东西,传统不是传统,现代不是现代。再过几年文化大革命来了,这些事就都过去了。
第三届全运会,武术是正式比赛项目了,主场在北京,武术赛场在石家庄。北京七四年年底成立专业队,就是李连杰他们一帮小孩,七五年就拿全运会冠军了,把他们(老牌武术冠军)全干掉了。
以前北京没有专业队,比赛前临时组队,我也参加了,玩不过人家。咱也明白,第一,你没有那个训练环境和条件,临时集训不到一个月就去比赛,体力也不行。国家规定竞赛套路是专业队练的,甲组拳是八段,体力不行怎么达到要求?第二,自选套路有一整套科学的训练方法,才能跳得高、造型美、难度大,这个咱们做不到。于是,我们就提出来成立专业队伍。


吴彬、李俊峰教练与北京武术队的小队员们

我心想,要想干就得有专业队,这谁都明白,但光嘴上喊没有用,得自己培养人。我就开始琢磨培养人。
我觉得要想赢外省市,第一我的队员形象要比你好,一出场就在印象分上赢;第二我的素质、动作规格要比你好,一出来弓步是弓步,马步是马步,冲拳是冲拳,明明白白、干干净净。就给我死练这个!还有跳跃,想办法在找队员的时候,一来就测你弹跳怎样。你本身就有很好的弹跳力,我再给你训练就很容易了。
我是搞其他项目的出身,明白体育运动中的一些奥妙。我想所谓难度不就是一个跳跃嘛。当时李连杰赢王金宝——王金宝是之前的冠军,比徐其成、于海他们在后期的比赛上突出——你打一个旋风脚接劈叉,我两个旋风脚接劈叉不行吗?当时他们傻了。
老队员过了20岁怎么提高?小孩才十二三岁,正好,保护保护就过来了,身体轻啊!他进步的也快,练的也快。小孩出生牛犊不怕虎,我当时给他们灌输的,现在来讲就是心理素质,他小不懂,就知道这个词——不怕虎!
我说——那几个岁数大的棒不棒?
——棒!
——没有你们棒,你们练好了比他们棒,信不信?你们看过他们有两个旋风脚接劈叉吗?
——没有!
——咱们有没有?
——有,咱们比他们棒!
——这是你们自己说的啊!
这为他们在比赛前已经树立了信心。
结果一比个顶个,没失误。
李连杰第三届全运会上超王金宝就是两个旋风脚接劈叉,体力比他好,速度也比他快。


我从北体毕业后一直提重视院校出来的教练,当然他们有长处,我有我的长处,既然是现代的竞技武术,就要用现代的训练方式处理,所以咱们就进步了。
过去,我曾到上海队去摸底,八段的套路,一堂课一个运动员练二十套、三十套;到山东队看也是这样。练一套还行,也许还没有活动开,第二套不错,第三套还行,到第四、五套,没劲了,腿都软了,还怎么练?而教练还要他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到最后不是怕苦怕死的问题,已经没有力气了。这种情况下反倒容易破坏动作,造成错误定型。
我在训练举重的时候,如果我做一百公斤的挺举,我老师赵宝荣肯定会这样要求:你的组数重量八十公斤,做四组,每一组三个动作;然后挺一个、挺两个八十五公斤试试看;再挺一个九十公斤看看!见我行以后确定,下一周的组属八十五公斤。没有听说一百公斤,让我连续做上十个二十个的,开玩笑呢!
所以我就采取了八段的套路,让队员一段一段的练。当然,要有整套的练,要有分段的练。全国的变化都是从我北京开始。


外省市见我们拿冠军,要看看我们训练,看后说你们不累啊?我说累也累,但要累得合适,别瞎累,练身体素质必须要累。
八十年代有位很著名的教练带队来北京看我训练。我那一堂课以身体训练为主,上课以前跑五千米,跑完再练基本功。我对他说,我们这样练你行吗?他说行。结果没跑完,他的那些小孩就下来了,到练基本功时他们练不动了。后来他跟人家说,我给他玩假的。
有一次见面我对他说,我不是假的,如果我是假的,这一堂课就上不下去了。你不是看完了这堂课么?你看队员基本功练完再练套路是什么感觉?只是我没有整套,为什么?前面练完了那么累,再练整套不是傻嘛!
我就是要看队员练完了后够不够这个水平,能不能在大运动量体力消耗的情况下,还同样完成动作规格。目的并不是练套路,而在于到了其它省市比赛的时候,在最疲劳的情况下,还能不能比赛。遇到水土不服、饮食不适应,身体不舒服,我不能看你病了还要求你比赛,只能采取大运动量训练事先做好准备,不是傻练。这就是北京队占优势的原因之一。



吴彬先生近影

以上是2010年5月19日对吴彬先生那次访谈的部分内容,因曾在此不久前他的“首体大”讲座中出现过,我理解应属于可以公开的范畴。如果读者诸公喜欢,我可以向吴教练请准,推出其余的部分;甚至要求将十年前未能完成的访谈做完,以更多满足大家的需求。


附:吴彬先生相册














欢迎光临 (http://wugongmiji.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