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武术的起源发展
少林武功起源于有天下第一名刹之称的嵩山少林寺,这座名寺位于今河南省登封县嵩山。北魏时期,天竺僧人跋陀由西域跋涉入中原,他见嵩山很像一朵莲花,便有意在“花”中立寺。https://p6-tt.byteimg.com/origin/pgc-image/a670b9797cf54679ac02ab3efe29b7c4.png?from=pc北魏太和十九年(公元495年),孝文帝尊跋陀所愿在嵩山建寺供养跋陀。嵩山东为太室山,西为少室山,各拥三十六峰,峰峰有名,少林寺就是在竹林茂密的少室山五乳峰下,故名“少林”正所谓“武以寺名,寺因武显”,少林寺之所以名传古今,是因为它发展了少林武术的缘故。少林武术的起源年代可以追溯到北魏年间(公元386-534年),距今已有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由于少林寺是皇家的寺院,朝廷赏赐了众多农田和庞大的田产。所以少林寺僧丁大多习武来保卫这些田产,这就为少林武术的发展创造了条件。隋末唐初,少林寺方丈为了保护庙宇的安全,从寺僧中选出身强力壮、勇敢灵巧或善于拳击械斗者组织成一支专门队伍。最初,他们的任务是护寺,以后寺僧参与了政治活动,寺养僧兵,形成武僧。客观形势要求武艺向精湛的技击方面发展,他们便开始了有组织的、严格的僧兵训练。在少林的历史上,曾有一代又一代的僧兵僧、将以其显赫的武功,为民族、为正义而战。从此,少林寺才使天下豪杰代代向往。而在这些故事中,以十三棍僧助唐王最富传奇色彩,隋朝末年,隋将王世充拥兵霸占洛阳,自立皇位,定国号为“郑”,并册封他的侄儿王仁则为领兵大元帅,在距洛阳城郊15里的柏谷庄囤聚重兵。这叔侄二人终日东杀西战,民不聊生。当时,唐王李渊父子办事顺天理和民情,关内五谷丰登,军队秋毫无犯,但秦王李世民却被王世充困在洛阳监狱内。少林寺在柏谷庄有上千亩的田地,由13个武艺高强的和尚专管种田护园。这13个和尚听说李世民被困后立即前往搭救,不仅成功地救出了李世民,并还活捉了王仁则,为秦王立下了汗马功劳。李世民登基当了大唐皇帝之后,对少林武僧大加封赏,赐少林寺田地四十顷、水碾一具,十三棍僧也都受到封赏,这便是历史上有名的“十三棍僧救唐王”的故事。此次事件以后,少林寺开始兴旺起来,少林武术也开始繁荣发达,逐渐成为中原武林第一门派。少林寺极盛时期,占地一万余亩、大殿十四座、房屋多达五千间,寺僧发展到两千多人,其中拥有武艺高强的僧兵五百多人,开创了少林武功的新时期。传说:宋代的开国皇帝赵匡胤和民族英雄岳飞等人曾得过少林真传。赵匡胤喜爱拳术,传下太祖长拳,曾将他的拳书藏于少林寺。古代《少林拳术精义》一书说岳飞神力得自某高僧,高僧所授岳飞的神勇力法使岳飞在反金卫国中立下卓著功勋。明朝民间习武风气盛行,也是少林功夫武术水平大发展时期。在明朝存在的近三百年间,少林寺僧人至少有六次受朝廷征调,还曾参与官方的战争行动,建立功勋,多次受到朝廷的嘉奖。少林功夫在实战中经受了考验,确立了自己在全国武术界的权威地位。少林高僧还经常到各地邀请武林高手到寺传授拳法、棍法,发展少林武功。明代抗倭名将俞大猷曾到少林寺传授棍术,少林寺实际上成了一个有名的会武场所,群英荟萃、各显神通。少林寺博采百家,在吸收各武艺之长后,又逐步发展成为包括有马战、步战、轻功、气功、徒手以及各种器械等许多种套路的武术流派,后代弟子结合其中的武技精华,融会贯通、发展充实,成为名扬中外的少林武功。少林功夫的传习方式十分丰富,主要以口诀为媒介,又与少林寺传统的宗法门头制度相结合,核心是师父的言传身教和弟子的勤学苦练。高水平的少林功夫传习,则往往取决于师父的心传和弟子的顿然领悟,这一境界又需要从日常的宗教修持中不断修习方能达到,可以说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少林寺的宗法门头制度,是由福裕禅师住持少林寺期间确立的。福裕禅师把少林寺建成中国传统宗法门头制度的家族式寺院,对少林寺及少林功夫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少林寺宗法门头制度相对封闭,严格遵守宗法传承;而佛教的游方制度在根本上是开放的,进出自由。少林寺这种特殊的开放和封闭的两重性,对于少林功夫的发展和传承,以及少林功夫体系和门派的形成,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少林寺宗法门头历史上最发达时期,下辖25个下院,僧人总数达800多人。少林功夫信仰形态在明朝也发生了变化,唐朝以来的以观音菩萨愿力为核心的那罗延金刚神信仰,演变为紧那罗王神授少林寺棍法的武圣信仰,并以此激励少林寺僧人修习少林功夫。清朝初年,朝廷为防止人民反抗,严禁民间习武,唯独少林寺院的僧众仍暗地练武不辍。他们为了避开清廷的查究,习武活动改在夜间秘密进行。建于明末的少林寺毗卢殿,也叫千佛殿,原为储存藏经和佛像的场所,从雍正年间开始,这里变成了少林寺的秘密夜间练功房。道光二十六年(公元1846年)《西来堂志善碑》所载的“夜演武略”就是寺僧变换练功形式的真实写照。清光绪二十年(公元1894年)席书锦编撰的《嵩岳游记》记述了寺僧在千佛殿习武留下印记的情况:“今后殿壁,绘罗汉手搏像。屋地下陷,深数寸,传为习武场。”由于寺僧长期不断地在千佛殿内练功,殿内地上被脚踩出了48个深深的脚坑。辛亥革命前后,少林寺武功进一步在民间发展,各地武馆林立,不少爱国志士为了推翻清朝统治,积极学习少林武功。当时武术往往被用来作为革命的实战手段,许多地主纷纷建立“大刀队”、“梭镖队”,练武成风,在反清斗争中屡建奇功。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非常重视少林武术的发展,许多省、市成立了武术协会和体校武术训练班,进一步推广和发展少林武术,少林武功受到人们的景仰和喜爱,深深扎根于民众之中。从1959年第一届全运会开始,少林武术成为全运会的竞赛项目之一。1994年广岛亚运会中,包括少林武术在内的武术成为正式比赛项目,少林武术开始走向世界。2006年,少林武术被国务院认定为中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少林武术的影响力已经越来越大,成为备受推崇的武术之一。如今,少林武术正在积极准备申报联合国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这项古老的运动正以崭新的姿态走向世界。
页:
[1]